top of page
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五章:心法 —「反聞聞自性」的實踐

  • 作家相片: 餅 薯
    餅 薯
  • 10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


確立了「聞思」為根基,並認清了「聲塵」的局限與「聞

性」的真實所指後,尺八吹禪的心法—運用觀世音菩薩在《楞嚴經》中所證的「耳根圓通法門」的核心精義: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。」


此處的「反聞」,首重心念方向的轉變。它不是將聽覺轉向體內去追尋內在聲響,那仍落於「聲塵」的範疇。真正的「反聞」,是將心識從慣性向外攀緣「所聞之聲」的狀態中抽離,迴轉過來,覺照那能聞之「聞性」本身。


這意味著在整個吹奏過程中,修行者的作意不再糾纏於音聲的旋律、音高、音色等生滅變遷之相,而是保持覺知,照見:無論外在聲塵如何起伏、有無、動靜,那個「能聞之性」始終如明鏡般朗然現前,如如不動。此即是「入流亡所」—心念「入」於能聞之性流,而對「所」緣的聲塵相狀放下執著(亡所)。《心經》「無眼耳鼻舌身意」的深意,亦是破除對根塵識十八界的執取,而非否定其緣起如幻的存在。


在此心法下,尺八技藝不再是炫技或自我表現的工具,其價值在於成為趨向「無我」的助緣。當氣息控制與指法轉換透過長期訓練而臻於化境,達到「無心」的自然狀態時,技術所帶來的人為造作與意識干擾便降至最低。


此時,吹奏者與尺八、音聲之間的對立感開始消融,吹奏不再是主體對客體的操控,而轉為「自性」透過竹管這一緣起,自然流露其本有的光明與寂靜。這是一種「即吹禪即觀心」的狀態,吹禪本身即是止(安住於聞性)與觀(覺照聲塵緣起性空)的圓融實踐。修行者於念頭上體認「聞性」,於境界上練習「無住」,以此作為般若波羅蜜多(以智慧到彼岸)的具體運用。


重要聲明:

若有任何人仕引用或分享本文內容,請務必註明本文出處。

留言


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。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。

Follow us on :
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
© 2017 鈴法會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