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六章:於一音中圓證「諸行無常」與「涅槃寂靜」
筆者:明暗導主水月 當尺八吹禪的修行臻於「反聞聞自性」的境地時,其最終歸趣是與佛陀所印證的宇宙實相達成契合。這不是單純的音樂表現或心理平靜,而是「一音成佛」的真義所在。我們首先於音聲中體證「諸行無常」與「涅槃寂靜」的統ー。 在吹奏中,音聲的生生滅滅、起伏變遷,是「諸行無常」的直接示現。每一個音的產生、持續、消逝,皆未曾停留。修行者不再逃避或抗拒這種無常,而是透過「反聞」,安住於那個不生不滅的「聞性」之中。 於是,轉化發生:在生滅的萬相(聲塵)裡,親見那不生不滅的體性(聞性);於音聲的流轉中,當下證入「涅槃寂靜」的境界。動靜二相,了然不生。聲音生起時,聞性知之;聲音消失,歸於寂靜時,聞性同樣了然分明。這份「知之性」本身,未隨聲塵生滅而動搖。 此即《楞嚴經》「聞性」章所揭示的奧義。經文指出聲塵有生滅,而聞性無虧。我們常因追逐外塵而迷失內在覺性。 當修行者透過「反聞」的功夫,不再攀緣聲塵,而是迴光返照認取聞性時,便能在聲塵的生滅相中體證到那個寂靜的、不生滅的背景—涅槃寂靜的現量體驗。 因此,尺八吹禪的妙用在於將「無常」與「寂靜」這一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五章:心法 —「反聞聞自性」的實踐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 確立了「聞思」為根基,並認清了「聲塵」的局限與「聞 性」的真實所指後,尺八吹禪的心法—運用觀世音菩薩在《楞嚴經》中所證的「耳根圓通法門」的核心精義: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。」 此處的「反聞」,首重心念方向的轉變。它不是將聽覺轉向體內去追尋內在聲響,那仍落於「聲塵」的範疇。真正的「反聞」,是將心識從慣性向外攀緣「所聞之聲」的狀態中抽離,迴轉過來,覺照那能聞之「聞性」本身。 這意味著在整個吹奏過程中,修行者的作意不再糾纏於音聲的旋律、音高、音色等生滅變遷之相,而是保持覺知,照見:無論外在聲塵如何起伏、有無、動靜,那個「能聞之性」始終如明鏡般朗然現前,如如不動。此即是「入流亡所」—心念「入」於能聞之性流,而對「所」緣的聲塵相狀放下執著(亡所)。《心經》「無眼耳鼻舌身意」的深意,亦是破除對根塵識十八界的執取,而非否定其緣起如幻的存在。 在此心法下,尺八技藝不再是炫技或自我表現的工具,其價值在於成為趨向「無我」的助緣。當氣息控制與指法轉換透過長期訓練而臻於化境,達到「無心」的自然狀態時,技術所帶來的人為造作與意識干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四章:何謂「真音」?— 破斥聲塵妄相,直指聞性真月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 承接前章,許多尺八教學者追求一種外在的、可透過技術衡量的「真音」,並將其視為修行成就的標誌。此種追求在初學階段,作為調息、調身的準繩,有其必要。但若將其視為吹禪的終極目標,則陷入認知陷阱。 一旦在心中設立「真音」的概念,其對立面「非真音」或「雜音」便同時產生。修行者的作意會被「排斥非真音、追求真音」的二元分別心所束縛,時時處於判斷與取捨之中,這與禪所強調的「無住心」背道而馳,徒增法執。 《楞嚴經》中「捏目見二月」的典故為此提供啟發。當人用手指按壓眼球(喻無明我執、法執之翳障),便會因妄見而看見兩個月亮,並執著於分辨哪一個是「真月」。佛陀指出:晴空之中,真月只有一個,從未動搖;第二月乃是因眼翳而產生的妄見,並非實有。 同理,我們本自圓滿的「聞性」(即能聽聞的功能體性,喻如「真月」),從來朗然現前,未曾缺失。當我們帶著我執與法執這層「眼翳」去吹奏,刻意追求理想化的「禪音」或「真音」(第二月)時,實際上是沉迷於自心分別念所投射出的音聲幻相,離那如如不動的「真月」(聞性)反而愈遠。 因此,吹禪究竟層面應指向的「真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三章:綠起之音一「專注音聲」的階段與局限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 尺八作為修行法器時,我們便踏入「吹禪」之路。然而,此路深淺不一,若對次第與目標認知不清,容易誤將方便法門視為究竟。 常見的尺八吹禪教學,重心多放在「呼吸」與「音聲」的技術層面,並常倡導「一音成佛」。此方法在初學階段有其基礎價值。初學者心識散亂,氣脈未調,以「吹出穩定、圓滿的長音」為所緣境,是有效的入手處。全神貫注於氣息之深、緩、均、長,細心聆聽音聲之圓、滿、透、徹,能收攝妄念,讓身心在調息與專注中趨於寂靜。這種對「技藝」的嚴苛追求,本身是「憤發出求道心」的鍛鍊,是降伏粗重煩惱的前奏。 然而,此階段的關鍵在於認清其「階段性目的」。若將此「以聲塵為對象」的專注練習視為終極目標,便是「以指為月」,錯認手指為月亮本身。以《楞嚴經》的智慧觀照: 我們所吹奏出的任何音聲,皆是因緣和合而生滅的「有為法」。氣息衝擊歌口,竹管共鳴震動,此音依賴眾多因緣而暫有,緣聚則生,緣散則滅。若將禪修之心攀緣於此生滅的「聲塵」上,心念便隨其流轉,雖能得定,但難以達到穩定的「心一境性」。此定境如同「沙上築塔」,本質動搖,無法成為通向般若智慧的基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二章:「聞思修」三慧一體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 確立「正見」基礎後,需闡明「聞、思、修」三慧在尺八吹禪中如何相輔相成,融為一體。這三者不是分開的階段,而是在修行中不斷循環、相互增長的有機整體。如《解深密經》對三慧的次第關述,其最終指向無漏智慧的生起。...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第一章:以「正見」為導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 在探討尺八吹禪的心法前,須先確立其為佛法修行的根本前提:完整的道次第。佛陀的教導以「八正道」為核心綱領,首項為「正見」—— 對緣起、四聖諦、三法印的正確認知。這不是理論點綴,而是修行能否稱為「正法」的決定因素。 現代西方由Jon...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目錄
第一章:以「正見」為導—為何吹禪始於聞思? 第二章:「聞思修」三慧一體—吹禪的完整修學地圖 第三章:緣起之音—「專注音聲」的階段與局限 第四章:何謂「真音」?—破斥聲塵妄相,直指聞性真月 第五章:心法精髓—「反聞聞自性」的深層實踐第六章:於一音中圓證「諸行無常」與「涅槃寂靜...
【尺八吹禪要義】前言
筆者:明暗尺八導主水月 多年來,尺八於我,早已超越樂器的範疇,成為修行路上探索心性的法器。隨著探究的深入,許多朋友—包括學生、社交平台的關注者,以及對禪修感興趣的同道—常向我詢問尺八作為修行法門的真義。這些提問,促使我不斷反思近二十年的實踐經歷,並重新審視尺八在修行中的...






